因为实践周,这几周天天写代码,没有时间更新博客。学会了很多go相关的东西,下次补充。
什么是Bean
这个概念网上也是老生常谈了。
Spring的@Bean注解用于告诉方法,产生一个Bean对象,然后这个Bean对象交给Spring管理。产生这个Bean对象的方法Spring只会调用一次,随后这个Spring将会将这个Bean对象放在自己的IOC容器中。
SpringIOC 容器管理一个或者多个bean,这些bean都需要在@Configuration注解下进行创建,在一个方法上使用@Bean注解就表明这个方法需要交给Spring进行管理。
案例:
1 |
|
1 | public class SpringBeanApplicationTests { |
下面是实战经历代码
1 |
|
我们可以看到返回了一个函数式接口
Bean的基本构成
1 |
|
@Bean不仅可以作用在方法上,也可以作用在注解类型上,在运行时提供注册。
value: name属性的别名,在不需要其他属性时使用,也就是说value 就是默认值
name: 此bean 的名称,或多个名称,主要的bean的名称加别名。如果未指定,则bean的名称是带注解方法的名称。如果指定了,方法的名称就会忽略,如果没有其他属性声明的话,bean的名称和别名可能通过value属性配置
autowire : 此注解的方法表示自动装配的类型,返回一个Autowire
类型的枚举,我们来看一下Autowire
枚举类型的概念
1 | // 枚举确定自动装配状态:即,bean是否应该使用setter注入由Spring容器自动注入其依赖项。 |
autowire的默认值为No
,默认表示不通过自动装配。
initMethod: 这个可选择的方法在bean实例化的时候调用,InitializationBean
接口允许bean在合适的时机通过设置注解的初始化属性从而调用初始化方法,InitializationBean 接口有一个定义好的初始化方法
1 | void afterPropertiesSet() throws Exception; |
Spring不推荐使用InitializationBean 来调用其初始化方法,因为它不必要地将代码耦合到Spring。Spring推荐使用
@PostConstruct
注解或者为POJO类指定其初始化方法这两种方式来完成初始化。
不推荐使用:
1 | public class InitBean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{ |
destroyMethod: 方法的可选择名称在调用bean示例在关闭上下文的时候,例如JDBC的close()方法,或者SqlSession的close()方法。DisposableBean
接口的实现允许在bean销毁的时候进行回调调用,DisposableBean 接口之后一个单个的方法
1 | void destroy() throws Exception; |
Spring不推荐使用DisposableBean 的方式来初始化其方法,因为它会将不必要的代码耦合到Spring。作为替代性的建议,Spring 推荐使用
@PreDestory
注解或者为@Bean
注解提供 destroyMethod 属性,
不推荐使用:
1 | public class DestroyBean { |
修改一下测试类,测试其初始化方法和销毁方法在何时会被调用
1 | public class SpringBeanApplicationTests { |
初始化方法在得到Bean的实例的时候就会被调用,销毁方法在容器销毁或者容器关闭的时候会被调用。
Bean与其他注解的配合
@Profile 注解
@Profile的作用是把一些meta-data进行分类,分成Active和InActive这两种状态,然后你可以选择在active 和在Inactive这两种状态下配置bean,在Inactive状态通常的注解有一个!操作符,通常写为:@Profile(“!p”),这里的p是Profile的名字。
三种设置方式:
可以通过ConfigurableEnvironment.setActiveProfiles()以编程的方式激活
可以通过AbstractEnvironment.ACTIVE_PROFILES_PROPERTY_NAME (spring.profiles.active )属性设置为
JVM属性
- 作为环境变量,或作为web.xml 应用程序的Servlet 上下文参数。也可以通过@ActiveProfiles 注解在集成测试中以声明方式激活配置文件。
作用域
- 作为类级别的注释在任意类或者直接与@Component 进行关联,包括@Configuration 类
- 作为原注解,可以自定义注解
- 作为方法的注解作用在任何方法
注意:
如果一个配置类使用了Profile 标签或者@Profile 作用在任何类中都必须进行启用才会生效,如果@Profile({“p1”,”!p2”}) 标识两个属性,那么p1 是启用状态 而p2 是非启用状态的。
现有一个POJO类为Subject学科类,里面有两个属性,一个是like(理科)属性,一个是wenke(文科)属性,分别有两个配置类,一个是
AppConfigWithActiveProfile
,一个是AppConfigWithInactiveProfile
,当系统环境是 “like”的时候就注册 AppConfigWithActiveProfile ,如果是 “wenke”,就注册 AppConfigWithInactiveProfile,来看一下这个需求如何实现Subject.java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 >// 学科
>public class Subject {
// 理科
private String like;
// 文科
private String wenke;
get and set ...
public String toString() {
return "Subject{" +
"like='" + like + '\'' +
", wenke='" + wenke + '\'' +
'}';
}
>}AppConfigWithActiveProfile.java 注册Profile 为like 的时候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 >
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ActiveProfile {
public Subject subject(){
Subject subject = new Subject();
subject.setLike("物理");
return subject;
}
>}AppConfigWithInactiveProfile.java 注册Profile 为wenke 的时候
1
2
3
4
5
6
7
8
9
10
11 >
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InactiveProfile {
public Subject subject(){
Subject subject = new Subject();
subject.setWenke("历史");
return subject;
}
>}修改一下对应的测试类,设置系统环境,当Profile 为like 和 wenke 的时候分别注册各自对应的属性
1
2
3
4
5
6
7
8 >//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测试 profile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);
>// 激活 like 的profile
>context.getEnvironment().setActiveProfiles("like");
>context.register(AppConfigWithActiveProfile.class,AppConfigWithInactiveProfile.class);
>context.refresh();
>Subject subject = (Subject) context.getBean("subject");
>System.out.println("subject = " + subject);把context.getEnvironment().setActiveProfiles(“wenke”) 设置为wenke,观察其对应的输出内容发生了变化,这就是@Profile的作用,有一层可选择性注册的意味。
@Scope 注解
在Spring中对于bean的默认处理都是单例的,我们通过上下文容器.getBean方法拿到bean容器,并对其进行实例化,这个实例化的过程其实只进行一次,即多次getBean 获取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对象,也就相当于这个bean的实例在IOC容器中是public的,对于所有的bean请求来讲都可以共享此bean。
那么假如我不想把这个bean被所有的请求共享或者说每次调用我都想让它生成一个bean实例该怎么处理呢?
多例Bean
bean的非单例原型范围会使每次发出对该特定bean的请求时都创建新的bean实例,也就是说,bean被注入另一个bean,或者通过对容器的getBean()方法调用来请求它,可以用如下图来表示:
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bean的多个实例
新建一个
AppConfigWithAliasAndScope
配置类,用来定义多例的bean,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 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AliasAndScope {
/**
* 为myBean起两个名字,b1 和 b2
* @Scope 默认为 singleton,但是可以指定其作用域
* prototype 是多例的,即每一次调用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实例。
*/
public MyBean myBean(){
return new MyBean();
}
>}测试一下多例的情况:
1
2
3
4
5
6 >//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测试scope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WithAliasAndScope.class);
>MyBean myBean = (MyBean) context.getBean("b1");
>MyBean myBean2 = (MyBean) context.getBean("b2");
>System.out.println(myBean);
>System.out.println(myBean2);其他情况
除了多例的情况下,Spring还为我们定义了其他情况:
Scope Descriptionn singleton 默认单例的bean定义信息,对于每个IOC容器来说都是单例对象 prototype bean对象的定义为任意数量的对象实例 request bean对象的定义为一次HTTP请求的生命周期,也就是说,每个HTTP请求都有自己的bean实例,它是在单个bean定义的后面创建的。仅仅在web-aware的上下文中有效 session bean对象的定义为一次HTTP会话的生命周期。仅仅在web-aware的上下文中有效 application bean对象的定义范围在ServletContext生命周期内。仅仅在web-aware的上下文中有效 websocket bean对象的定义为WebSocket的生命周期内。仅仅在web-aware的上下文中有效 singleton和prototype 一般都用在普通的Java项目中,而request、session、application、websocket都用于web应用中。
request、session、application、websocket的作用范围
你可以体会到 request、session、application、websocket 的作用范围在当你使用web-aware的ApplicationContext应用程序上下文的时候,比如
XmlWebApplicationContext
的实现类。如果你使用了像是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
的上下文环境时,就会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
因为Spring不认识这个作用范围。@Lazy 注解
@Lazy
: 表明一个bean 是否延迟加载,可以作用在方法上,表示这个方法被延迟加载;可以作用在@Component (或者由@Component 作为原注解) 注释的类上,表明这个类中所有的bean 都被延迟加载。如果没有@Lazy注释,或者@Lazy 被设置为false,那么该bean 就会急切渴望被加载;除了上面两种作用域,@Lazy 还可以作用在@Autowired和@Inject注释的属性上,在这种情况下,它将为该字段创建一个惰性代理,作为使用ObjectFactory或Provider的默认方法。下面来演示一下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 >
>
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Lazy {
public MyBean myBean(){
System.out.println("myBean Initialized");
return new MyBean();
}
public MyBean IfLazyInit(){
System.out.println("initialized");
return new MyBean();
}
>}
- 修改测试类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 >public class SpringConfigurationApplicatio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WithLazy.class);
// 获取启动过程中的bean 定义的名称
for(String str : context.getBeanDefinitionNames()){
System.out.println("str = " + str);
}
}
>}输出你会发现没有关于bean的定义信息,但是当把@Lazy 注释拿掉,你会发现输出了关于bean的初始化信息
@DependsOn 注解
指当前bean所依赖的bean。任何指定的bean都能保证在此bean创建之前由IOC容器创建。在bean没有通过属性或构造函数参数显式依赖于另一个bean的情况下很少使用,可能直接使用在任何直接或者间接使用 Component 或者Bean 注解表明的类上。来看一下具体的用法
新建三个Bean,分别是FirstBean、SecondBean、ThirdBean三个普通的bean,新建
AppConfigWithDependsOn
并配置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 >public class FirstBean {
private SecondBean secondBean;
private ThirdBean thirdBean;
public FirstBea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First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");
}
>}
>public class SecondBean {
public SecondBea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Second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");
}
>}
>public class ThirdBean {
public ThirdBea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Third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");
}
>}
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DependsOn {
public FirstBean firstBean() {
return new FirstBean();
}
public SecondBean secondBean() {
return new SecondBean();
}
public ThirdBean thirdBean() {
return new ThirdBean();
}
>}使用测试类进行测试,如下
1
2
3
4 >//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测试 DependsOn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WithDependsOn.class);
>context.getBean(FirstBean.class);
>context.close();输出 :
1
2
3 >Second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
>Third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
>FirstBean Initialized via Constuctor由于firstBean 的创建过程首先需要依赖
secondBean
和thirdBean
的创建,所以secondBean 首先被加载其次是thirdBean 最后是firstBean。如果把@DependsOn 注解加在
AppConfigWithDependsOn
类上则它们的初始化顺序就会变为 firstBean、secondBean、thirdBean@Primary 注解
指示当多个候选者有资格自动装配依赖项时,应优先考虑bean。此注解在语义上就等同于在Spring XML中定义的bean 元素的primary属性。注意: 除非使用component-scanning进行组件扫描,否则在类级别上使用@Primary不会有作用。如果@Primary 注解定义在XML中,那么@Primary 的注解元注解就会忽略,相反使用
@Primary 的两种使用方式
- 与@Bean 一起使用,定义在方法上,方法级别的注解
- 与@Component 一起使用,定义在类上,类级别的注解
通过一则示例来演示一下:
新建一个
AppConfigWithPrimary
类,在方法级别上定义@Primary注解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 >
>public class AppConfigWithPrimary {
public MyBean myBeanOne(){
return new MyBean();
}
public MyBean myBeanTwo(){
return new MyBean();
}
>}上面代码定义了两个bean ,其中myBeanTwo 由@Primary 进行标注,表示它首先会进行注册,使用测试类进行测试
1
2
3
4 >//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测试 Primary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WithPrimary.class);
>MyBean bean = context.getBean(MyBean.class);
>System.out.println(bean);你可以尝试放开@Primary ,使用测试类测试的话会发现出现报错信息,因为你尝试获取的是MyBean.class,而我们代码中定义了两个MyBean 的类型,所以需要@Primary 注解表明哪一个bean需要优先被获取。
什么是IOC
(1)控制反转:
IOC—Inversion of Control,即“控制反转”,不是什么技术,而是一种设计思想
控制: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IOC容器控制,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;
1 | 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,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; |
反转: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,也就是正转;
1 | 反转则是由IOC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; |
1 | IOC 不是一种技术,只是一种思想,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法则,它能指导我们如何设计出松耦合、更优良的程序。 |
示例图:
(2)使用IOC的目的:降低耦合度
用伪代码来比较:用工厂类来做例子(注意:工厂类不是IOC模式)
原始方式:一个类调用另外一个类的对象使用
升级后:工厂模式解耦,但是也不是完全解耦
(3)IOC解耦过程图解
可能一时半会看不懂图,但是通过后面深入理解就会豁然开朗
IOC的思想就是我们仅仅通过修改XML配置文件的对象路径,就可以轻松把对象创建出来去被别的类进行调用
2.IOC的底层原理
(1)xml解析、工厂模式、反射
3.IOC接口
(1)IOC思想
基于IOC容器完成,IOC容器底层就是对象工厂
(2)Spring提供IOC容器实现两种方式:(两个接口)
第一种: BeanFactory ,可以对IOC容器基本实现,是Spring 内部的使用接口,不提供开发人员进行使用
【加载配置文件的时候不会创建对象,在获取对象(也就是说在使用的时候)才会去创建对象】
第二种:ApplicationContext,是BeanFactory 接口的子接口,提供更多强大的功能,一般由开发人员使用
【加载配置文件的时候会把在配置文件中的对象进行创建】
一般推荐使用第二种,因为Spring框架,要结合web项目进行操作,通俗点来说就是用tomcat服务器进行启动,因此把这些耗时耗内存的都在项目启动的时候进行处理更加合适